返回首页

在边境“心贴着心”做事

时间:2025-07-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参与日常巡逻走访、开设学习辅导班、打造爱国戍边打卡点……在云南省瑞丽市蜿蜒的中缅边境线上,活跃着一群年轻的“藏蓝助手”——他们是来自四川大学、广西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子们。他们利用寒暑假时间,与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瑞丽边境管理大队民警同吃同住,用专业学识和青春热情助力边疆基层治理,在西南边陲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激发新活力。

  “与其枯坐书斋抓耳挠腮,不如迈开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看见鲜活的场景,践行‘知行合一’的初心。”负责一线实践的带队学生张玉佳,来自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她的这番话,道出了这群学子躬身实践的初心。

  勐秀边境派出所是第一个试点单位,在该所学习实践的学生们面对勐秀乡繁重的边境治理事务和警力紧张的现实,迅速进入角色: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协助派出所将有知识、有活力、熟悉村子情况的大学生组织起来成立本地“大学生义警队”。派出所定期组织义警队员开展“志愿者基本能力培训”“群众工作技巧”等专题培训,系统提升义警队伍的基础能力和专业素养。

  自2024年初以来,大学生义警队协助派出所入户走访1000余户把握村情民意;在勐秀山观景台设置了创意咖啡普法“摊位”,吸引了大批旅客和当地群众驻足,受宣群众达3万人;在“一寨两国”景区因地制宜推出的爱国戍边文旅打卡点成为春节期间景区的“爆款”项目,打造展现边境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

  “期望以此次结对共建为契机,推动双方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专业共建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如今,瑞丽边境管理大队已与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签订警校合作共建协议,警校合力探索新形势下管边控边、基层治理的新突破。

  “小佳姐姐,这句话我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可以帮我看看吗?”在勐秀乡,学生们开办的“知行课堂”广受群众好评。针对边境山区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难题,大学生义警队结合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推出寒暑假义务辅导班、预防校园暴力原创“剧本杀”等系列活动。目前,大学生义警队开展的各类公益课堂累计受益500余人次,在寓教于乐中护航学生成长。

  同时,义警队通过汇集公益资源启动“书香护成长”项目,不仅在4个边境派出所、3所小学捐赠爱心图书角,还对困境青少年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覆盖19户22名儿童,捐赠生活和学习物资若干,实现关心关爱不断档。目前,累计捐赠书籍将近10000册。

  “家里第一次有了这么多新书,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外面看看书里写的世界。”一位受助儿童这样回信给高校志愿者。一本本图书将高校、派出所、社会爱心力量和困境儿童联系在一起,为这里的孩子推开一扇看向广阔天地的窗。

  为了帮扶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警校联合探索了“照亮边寨”系列暖心公益行动,包括建立“1警+1生+1户”结对机制,引入志愿者为45名儿童提供线上课业辅导;常态化入户走访关爱留守老人,创推NFC警民联系卡,方便老年群体实现一键快速联系民警,让基层警务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高校的研究能力与基层的实战需求结合,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勐卯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李峰说。学生团队不仅带来“外脑”支持,更通过调研总结边境民族地区治理建议,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为有效发动群防群治力量,义警队积极借鉴国内先进治理经验,在勐秀、姐相等地因地制宜设计“积分超市”制度:村民参与巡逻、调解纠纷可累积积分,兑换生活物资或农资优惠。勐秀乡广卡村村干部感叹道:“过去开会喊不来人,现在争着当‘平安卫士’!”

  同时,为助力平安辖区建设,畅通警民沟通渠道,勐卯边境派出所联合大学生义警队开设“勐卯之窗”线上信息反馈渠道,成功处理群众反馈问题12个,并在今年运行首月成功调解一起婚姻矛盾,收获了第一面群众致谢锦旗。

  在一次次走村入户的深入调研中,经历了和移民管理警察并肩奋战解决一个个困难的日日夜夜,学子们对“国门”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里的每一道界碑、每一条路、每一个人,构成大国边疆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学生张智明在日记里写道,“青春的意义,因为参与其中变得更完整。”

  随着警校共建愈发紧密,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正参与到边疆治理工作中,用青春热血绘就和谐安定的边境画卷。勐卯街道的市民岩荣谈起这群年轻人赞叹道:“娃娃们教我家老人用‘呼叫按钮’,还带小娃读故事书——他们说的‘知行合一’,大概就是心贴着心做事吧。”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