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几个案例让人触目惊心。一些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病历造假,以虚报床位、空挂床等方式和手段,搞出了一套骗保的把戏。靠假病历谋利,不是高明的生意经,而是拙劣的病态思维和行为方式。
假病历谋“病”利,病在没有底线红线。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职能是治病救人,这是必须筑牢的底线红线,而不是处心积虑地造假骗钱,对治病救人一点也不上心。合理盈利是医疗机构持续运转所必须的,但以造假来圈钱骗钱,注定难以长远。
假病历谋“病”利,病在把医保当成“唐僧肉”。医保基金,是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救命钱”,十分珍贵。一些医疗卫生机构以造假病历骗取医保基金,鼓起来的只是少部分蠹虫的腰包,损害的是大部分群众的利益。长远来看,这样的行为容易造成恶性循环,让更多不明所以的群众成为配合他们造假的帮凶,对医保基金的长期危害更大。
假病历谋“病”利,病在法律意识的缺失。一些医疗机构的作法看似高明、隐蔽,环环相扣的勾结形成了产业、找到了利益保护伞。岂不知,这种高明用到违法犯罪上,虽然有可能躲过一时的监管,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旦查到必然难逃法律的严惩。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均被人民法院依法严惩,并广而发布,既是震慑,也是一种普法教育。一些不干净的医疗机构该收收手了,否则这样的下场是必然的。
从发布的典型案例来看,中间还有很多环节存在一些漏洞和监管薄弱。因此,对假病历谋“病”利的问题,不能仅寄希望于“病”后严惩,进一步规范好前端环节,治好“未病”也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