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耗着耗着就没钱了?菲律宾买战机计划被迫搁置马科斯这回真哭了

时间:2025-09-1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4月2日,美国国务院高调宣布批准向菲律宾出售20架F-16C/D Block 70/72战斗机,总价值高达55.8亿美元。按单价计算,每架战机成本接近2.8亿美元,这个价格真是够狠的。

  作为对比,美国前两年卖给捷克的25架F-35战机总价才30亿美元,菲律宾这笔交易的单价可谓“史上最贵”。

  当时的马科斯政府那可真是春风得意。菲律宾军方总参谋长布劳纳公开表态,菲律宾“很乐意接受”这项订单,甚至扬言这些先进战机将让菲律宾在南海拥有强大的空中支持。美国大使亲手递上战机模型的场面,彰显着所谓“铁杆盟友”关系。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现实就给了马尼拉当头一棒。菲律宾驻美大使何塞·罗穆亚尔德斯在9月9日发出警告,

  菲律宾的经济账本确实不好看。2025年菲律宾军事预算总额只有49亿美元,而这笔F-16订单直接占去预算的113%,严重超支。说白了,菲律宾想买下这20架战机,就得把整个军队一年多的钱全搭进去。

  除了资金压力,巴基斯坦空军歼-10C在与法国“阵风”战机对抗中展现的优异性能,或许也让菲方重新评估了F-16的实际作战价值。

  更关键的是,菲律宾开始意识到过度军事化的代价。将有限的财政资源大量投入到昂贵的军购项目上,势必挤压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在民众生活困苦、通胀高企的背景下,这种资源配置显然不可持续。

  比索贬值让情况变得更加严峻。虽然菲律宾2023-2024年军费按比索计算增长了39%,但按美元计算却只增长了八分之一。这个对比数字清楚地反映了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急剧下跌,也暴露了菲律宾经济的基本面问题。

  根据菲律宾社会天气站2025年1月的数据,全国“自评贫困率”已达63%,比2024年9月上升了4个百分点。官方设定的贫困线元人民币),这个标准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各地民众纷纷拍视频证明根本不可能只花63比索过一天。

  民调显示,72%的菲律宾民众把通胀列为最紧迫担忧,73%的受访者不满政府治理通胀的表现。就是在这样的重压下,马科斯在一次公开活动中,面对民众的生活困苦,竟然当场流下了眼泪。不过,眼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马科斯政府上台后一改前任杜特尔特的对华政策,在南海问题上频繁配合美国“秀肌肉”。从仁爱礁的反复冲突,到与澳大利亚、加拿大举行“Alon”军演,再到在黄岩岛附近干扰中国渔民作业,菲律宾的对华强硬姿态不断升级。

  如今,这种政策取向带来的经济成本正在显现。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对菲律宾经济有多重要,大家心里都清楚。

  马科斯政府的“反华”立场不仅没有在南海问题上获得实质性收益,反而影响了与中国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正常合作。

  眼下菲律宾的应对策略颇为微妙。一方面,菲律宾旅游部最近高调宣布对中国游客放宽签证政策,甚至恢复电子签证,显然希望中国游客能够为其低迷的旅游业注入活力。

  另一方面,菲方也因为在南海问题上屡屡受挫,正在寻求某种程度的缓和,换取中方允许其向仁爱礁“坐滩”船只进行所谓的“人道主义补给”。

  这种“一边拿水炮冲你的船,一边朝你的钱包抛媚眼”的做法,反映出菲律宾试图走“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双轨路线。但这种精巧的平衡术能否持续,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菲律宾F-16军购的搁置,为地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寻求利益最大化,需要的不仅是外交技巧,更需要对自身实力和需求的清醒认识。

  盲目跟随大国对抗路线,往往会让中小国家承担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成本。菲律宾当前的困境表明,“反华”政策不仅损人,更是害己。真正的国家安全,应该建立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依靠昂贵的军备竞赛。

  对马科斯政府而言,如何在维护国家尊严与改善民生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在大国博弈中避免成为他人的棋子,是一个需要深思的现实问题。

  菲律宾民众用脚投票的结果已经很清楚:相比于南海的“肌肉秀”,他们更关心的是餐桌上的大米价格和钱包里的购买力。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