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化 >

每一條刀鲚都值得呵護

时间:2022-04-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十年禁漁”又一年,在安徽省馬鞍山長江東西岸線,最忙碌的已不是捕魚人,而是駕駛快艇蕩起一條條銀白色波浪的執法隊員。

  一大早,馬鞍山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夏德軍就帶著執法隊員趕赴巡查水域。禁漁區域有沒有捕撈船只、捕撈網具,有沒有一人多杆多鈎垂釣行爲,都是巡查中要注意觀察的事項。

  3月1日起,當地開展了打擊長江刀鲚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在重點水域和時段,加大了打擊非法捕撈野生江鮮的日常巡查力度。不僅禁漁,在港口、港池(汊)、錨地等場所非法運輸長江刀鲚的行爲,在水産品市場、餐飲場所出現“河鮮”“野生”這樣的宣傳、銷售行爲都是不允許的。“我們這裏,一條刀鲚等野生江鮮都不能買賣。”夏德軍說。

  馬鞍山是全國最早開展長江流域“十年禁漁”的地方。2019年7月1日至今,這裏用法治力量護航長江流域生態安全,以人防與技防相結合、水上與陸上相呼應、“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協調聯動,健全了一系列“水上打、陸上管、市場查”的執法措施。通過退漁2984戶,拆解各類漁船5651艘,在全國率先完成長江幹流及重要水域全面禁捕工作。

  長江流域馬鞍山段東西兩岸分別擁有岸線公裏。守住這抹“青綠”談何容易,更何況在魚米之鄉,河網密布,湖泊縱橫,又與安徽蕪湖、江蘇南京毗鄰,極易産生禁漁管理漏洞和執法盲區。爲此,當地深入推進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力提升行政執法效能。在當前的刀魚繁育旺季,打破原有的分工界限,靈活調配執法人員參與執法,有效解決了關鍵時段、關鍵領域執法人員局部性緊缺問題。

  比人海戰術更有針對性的是新技術的應用。在漁政執法基地,執法隊員伍宏敏正坐在大屏幕前,密切關注著整個轄區水域。伍宏敏說:“即使在晚上,探頭也能對熱點進行感應,一樣看得清楚。”從天門山到馬和輪渡,6個監測點安放在50米高空的鐵塔上,利用特殊地理位置瞭望及穩定網絡、電力和維護能力的優勢,布點的4個雷達、35個高清光電、2架無人機,24小時關注著長江上泛起的一朵朵水花,“AI+視頻”“大數據應用+物聯網技術”等方式,讓智慧漁政監管24小時全口徑推進長江禁漁的“天羅地網”。

  除了明察,還有暗訪。馬鞍山市有兩個工作專班長期進行暗訪,一組水上巡,一組岸上查。他們專門負責到市場、飯店暗訪,重點檢查是否銷售江鮮,是否以江鮮爲噱頭招徕顧客,經營門店前是否有江鮮廣告。一旦發現問題,3日內反饋,清單銷號。目前,全市已變更、注銷含“江鮮”“捕撈”“漁港”等名稱的經營主體36個,撤除店招、店牌166個。

  嚴格打擊非法捕撈,不僅體現在嚴防死守上,更落實在依法懲處上。一旦發現“電毒炸”“絕戶網”捕撈等非法作業方式,漁政執法機構與水上公安、禁漁區派出所能在20分鍾內快速反應、1小時內聯合出警。自2020年7月以來,全市共查處相關行政案件201起,立案偵辦刑事案件120起,抓獲刑事犯罪嫌疑人131人。同時,馬鞍山市還出台禁漁領域“兩法銜接”證據標准、程序規則和案件移送機制,建立長江生態法庭和駐長江檢察室,實現了漁政執法與法院審判、檢察監督的有效銜接。

  告別了漁船和漁網,漁民能否過上更好的生活,是禁漁能否堅持10年的關鍵。爲幫助退捕漁民上岸立住腳,馬鞍山出台政策保障,生活補貼、就業創業等安置幫扶措施,有效實現轉産漁民從“有生計”到“能致富”的轉變,退捕漁民的轉産就業率、參保率均已動態實現100%。

  裕溪河畔散馬灘,上岸漁民錢宏清承包了880多畝養魚池,並帶動9戶漁民成立了家庭農場。“在政府幫助下,我幹起了魚蝦、螃蟹、老鼈等養殖工作,也算沒離開老本行。去年農場毛收入預計能在260萬元以上,純收入則達到120萬元。”他說。

  曾經以船爲家的薛家窪漁民“三姑娘”陳蘭香走上了創業的道路。她在馬鞍山市雨山區的幫助下,開辦了勞務服務公司,帶領9戶漁民“抱團致富”,從事家政服務、專業保潔、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等業務。“上岸後,我掌握了更多技能,現在不僅經營公司,還參與長江護魚護綠、水資源保護等公益性活動。我們有房住、有工作、有社保、有學上,心情舒暢。”陳蘭香說。

  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閑。禁漁兩年多來,效果已初顯,馬鞍山江段的魚類規模和資源密度是禁漁前的1.5倍和2倍,長江刀魚種群已恢複至禁漁前的4倍。夏德軍說:“如今,江豚等稀有魚種在馬鞍山江段出現已經挺常見了,這讓我們更加堅定將‘禁漁’走下去。”

【责任编辑:管理员】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